演艺经济,如何塑造文旅新版图
来源:海南日报作者:张成林 发布日期:2024-10-23 浏览次数:
中央民族乐团带来精彩的《泱泱国风》音乐会。
近来,由演艺项目带动的演艺经济,成为文旅消费的爆点。以海口为例,一场坎耶·维斯特世界巡回试听会,树起了文旅消费新范式。而日前闭幕的海口城市艺术周,不少演艺项目万人空巷。火爆的演艺经济,不仅反映了民众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带来了文旅消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堪称“行走的GDP”。就如何把握“风口”,以演艺经济塑造文旅新版图,赋能城市形象,促进地方发展,本报理论周刊今日推出“思想圆桌会”专版,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
A
演艺经济点亮文旅之光
问:演艺经济的火爆,搅热了文旅市场。北京将其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福建努力打造“东南演艺经济高地”等。省内,海口也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演艺经济何以受到如此青睐?
王健生:从需求侧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更加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特别是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体验,演艺活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互动性,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为演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各地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出台系列扶持演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吸引大量资本和企业的关注,有力推动了演艺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供给侧看,科技与信息化使演唱会、音乐节等现场演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创新,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演体验,也使演唱会等现场演出成为了人们分享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形成强烈的社交氛围和集体体验,增强了演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从全域旅游看,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推进演艺经济与旅游、餐饮、零售等多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如“演艺+旅游”“演艺+商业”等,吸引观众选择跨城观演,促进了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互动。
杨显:演艺经济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权威调查显示,“获得积极的情绪价值(占30%)”“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占23%)”排在旅游体验前两位。可见,当今的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音乐会与旅行等生活体验上。无论是观演融入旅游,还是旅游融入观演,背后都是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演艺活动提升了举办地的文化影响力和城市形象。在社交媒体发酵的影响下,演唱会举办的水平往往与城市美誉度关联在一起。“演艺经济”给承办城市带来经济、文化效益,促进政府积极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另外,演艺产业也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关键力量。海南要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高品质演艺项目,抑或引进国外兼具创意与审美性的优秀剧目,丰富产品形态和内涵。
B
走出演艺经济的“海南范”
问:近年来,海南发展演艺经济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海口,在引进国际大型演出方面形成了口碑。那么,与其他地方相比,海南在发展演艺经济方面有哪些亮点、特色以及潜力?
郭庆宾:相比国内其他城市,海南发展演艺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潜力巨大。
其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演艺经济发展的“天然舞台”。海南全年空气清新、气候温暖湿润,特别是冬季,温度适中,与内地许多地区在冬季无法举办大型户外演出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日益成为国内外演艺项目青睐的目的地。
其二,自贸港政策优势是演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便利的资本流动和人员进出制度等优惠政策为演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59国人员入境免签、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港澳地区外国旅游团入境144小时免签等政策,大大降低了境外演艺团队和观众进入的门槛,提升了海南作为文化交流平台的吸引力。
其三,特色“演艺+”模式是演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演艺+旅游”“演艺+消费(免税)”的融合模式与海南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形成高度协同的文旅消费生态。以坎耶·维斯特的世界巡回试听会为例,岛外观众占比超过95%,带动旅游收入增加的同时激发了观众免税消费热情。
杨显:海南还有一个突出优势,就是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海南面临的不仅是周边城市的挑战,更要考虑国际市场如新加坡和东京等演艺之都的挑战。强化政策支持和地域文化独特性是海南能在演艺市场破冰前行的关键。一方面,文旅演艺项目应注重故事性与观赏性的结合,将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美学艺术等巧妙融入演出之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能极大地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记忆点。比如,加强苏轼、海瑞和南洋文化、骑楼文化等研究,加快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拓展夜间经济休闲消费空间,谋划推进夜游海口湾、城市生活游等新型业态;推动海口城市艺术周常态化举办等。另一方面,文旅演艺的兴起也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从剧本创作、导演编排、演员培训,到舞美设计、服装道具制作、衍生品开发等,每个环节都孕育着新商机和发展空间,需要结合海南文化资源特色认真谋划。
C
既起“高峰”也建“高地”
问:在观演已成“软刚需”背景下,海南不仅需要起“高峰”,打造有引领性的演艺项目,还要造“高地”,吸引演艺机构进驻,“风口”来临,该如何发力,实现口碑、流量、发展的多赢?
王健生:海南发展演艺经济,要紧紧围绕优势、特色做文章,坚持高标准、瞄准国际化、聚焦产业链,打造独具特色的演艺形象。比如,把独特的气候优势发挥出来,海南拥有热带海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宜人的气候条件,长夏无冬的气候使得海南全年都适合发展演艺经济,这种天然的舞台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再如,把自贸港政策优势用足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为演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诸如全国最便利的入境免签政策、支持建设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鼓励文化演艺产业发展、鼓励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支持海南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要尽快推动政策的落地见效,形成人无我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演艺优势。又如,把海南特色文化优势彰显出来,海南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本土文化资源,为演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环境,这个文化富矿要挖掘好。此外,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完善产业链。可对标香港、上海,梳理、完善演艺旅游产业链及上下游配套,壮大演艺经济的产业链、服务链、消费链、价值链,形成闭环,并做好政策、服务、人才等相应的资源配置,吸引国际演艺机构进驻海南。
郭庆宾:演艺经济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必须抢抓风口,将“流动GDP”固化为“经济DNA”。
突出国际化,拓宽演艺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积极引进国际演艺资源,打造连接全球演艺市场、服务全球演艺交流的“演艺中心”,承办全球巡演的首演及国际性大型演艺活动,打造全球文化交流与演艺活动的重要枢纽,提升海南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
推进品牌化,提升演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深入挖掘本土资源与文化底蕴,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演艺品牌,如创作以黎族、苗族文化为核心的音乐剧和舞蹈剧,围绕航海文化设计实景演出等。此外,创新品牌化运营模式,如举办海上音乐节,打造“邮轮+演艺”“美食+演艺”等新模式,增强品牌的延展性与吸引力。
深耕专业化,构建演艺经济发展的强支撑。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服务深度融合机制,推动演艺项目的策划、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化运作。进一步优化演艺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引入专业演艺管理团队、搭建演艺制作链条,夯实海南演艺经济的产业基础。
- 上一篇:服务更“上心” 游客更舒心
- 下一篇:用好东坡文化资源 助力文化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