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海口市旅行社协会!

行业资讯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挖掘保护弘扬东坡文化提升自贸港建设软实力

来源:海口日报 发布日期:2023-03-16 浏览次数: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苏东坡是海南文化的启蒙者,海南也是苏东坡一生中重要的居住地和精神家园。900多年前,东坡讲学布道、施教为民,开启了琼州人文之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苏东坡在海南留下了诸多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海南历史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将“东坡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近日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成功举办,说明苏东坡对海南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海南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如何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东坡文化,展示自贸港开放自信的形象?今天,本报邀请海南苏学会会长阮忠和省旅文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二级主任科员毛琛,为我们讲解苏东坡在海南海口的历史,以及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资源,解读如何以东坡文化为突破口,塑造海南文化品牌、增强海南文化底蕴扩大海南文化影响力。

  主持人:苏东坡居琼三年多,跨越海口、澄迈、临高、儋州、昌江、琼中六个市县,不仅写下了许多诗作,也做了不少实事,无论是他在艰苦生活中的创造发明,还是其劝农耕种、兴办教育之善举,都影响深远,在海南大地上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化宝藏,也留下了无数佳话,为海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苏东坡而言,在海南的经历使他的人格更加饱满丰富,让他迈上了人生的又一座高峰。请您梳理下东坡在海南、海口的足迹和留给海南的文化财富。

  苏东坡在海南的足迹

  阮忠: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七日得诰命,再从惠州贬海南昌化军,任琼州别驾,着儋州安置。当年六月十一日与苏辙相别于雷州徐闻的递角场,渡过琼州海峡,抵琼州即今海口琼山逗留了半月左右,七月二日抵儋州。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五月遇赦,六月二十夜渡海北归,东坡在海南待了三年零几天。常说东坡居儋三年,就是从这儿来的。

  三年中,东坡被限制走动,主要待在儋州,所以他在海南足迹所到之处并不多。现在人们说他去过临高、澄迈、昌江,可知的是,东坡从琼州去儋州,62岁的他六月坐肩舆而行,途经临高,故临高有“苏来村”,人们还把“苏来村”的古井和东坡联系在一起,说他为民凿井,为民造福;他北归时,初拟到澄迈上船北归,还写了《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临时改变主意,又到了琼州。

  由于东坡的诗使澄迈驿通潮阁名声甚著,后人多认为东坡来到海南与离开海南,都在澄迈通潮阁这儿下船或上船。但也有人认为当在琼州州府所在地琼山,琼山当时理应不可能没有船舶能停泊的通商口岸。至于东坡去过昌江,最有力的说明是东坡写的《峻灵王庙碑》。这篇碑记说:在儋州往至昌化西北二十里,有山秀峙于海上,石峰高耸像巨人冠帽,这石峰俗称“山胳膊”,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封为“峻灵王”。他在元符三年得诏离琼量移廉州前,感谢峻灵王护佑,祭拜之余,写了碑文称颂“峻灵独立秀且雄”。

  此外,还有两个传说,一说他到过琼中,因《正德琼台志》等方志上有一首传为苏轼的佚诗《题黎婺山》,诗中有“荒山留与诸君破,始信东坡不妄谈”,山上还有后人的石刻。据此,人或说东坡到过琼中,然东坡自己无诗文说过此事,有待考证。另一传说是东坡到过琼北的古村瑶城,瑶城的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村里有一口古井,被今人命名为“惠通泉”,与东坡的《琼州惠通泉记》相应,故传东坡曾在这里劝农讲学,这也是有待考证的事。

  东坡在海南的诗文,后人集为《海外集》或《居儋录》,后者更具体地点明他在海南的诗文主要作于儋州。东坡在海南,真正不在儋州的时间很少,他居儋不足三年,剩余的时间主要在琼州即现在的海口琼山。这样东坡在海南的故事包括他食无肉居无室的艰难,劝农耕种而非游手好闲、劝民医病而非宰牛祈神、劝黎汉和睦而非彼此不容以及在黎子云门前筑载酒堂论道讲学,都发生在儋州。

  东坡在琼州“三件事”

  东坡在琼州待的时间不长,可以说说的有三事:

  书信事。东坡抵琼州后,写过三封信,两封给琼州太守张景温。东坡从惠州到儋州,本当拜访张景温,但他避而不见。说“某罪大责薄,复窜海南,知舟御在此,以病不果上谒,愧负深矣”“某垂老投荒,岂有复见之期?深欲一拜左右。自以罪废之馀,自当屏远,故不敢扶病造前,伏冀垂察”。东坡当见张景温而不见,有两个缘由:一是因病在身,这病是他渡海前发作的痔疮,当时弟弟子由相伴,劝他戒酒,他还写了《和陶止酒》以明心志;二是因罪在身,他那时是“元祐党人”,因在诗里讽刺王安石变法遭了“乌台诗案”,历史的旧账未消。李公羽曾论东坡贬至琼州为何执意不见张景温,说张景温在王安石变法时,是榷盐法的积极推行者,与东坡的政见不合,故不相见。另有给雷州知州张逢的信,感激在雷州时对他的照顾,说自己托他的福,过海平安无虞。

  泉水事。东坡抵琼州,居琼山郡东,旧址在今海口苏公祠内。他北归时,元符三年六月十七日应琼州太守承议郎陆公之邀,作《泂酌亭并引》,叙及当初在琼山发现双泉即苏公祠内的“浮粟泉”:“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轼南迁过琼,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东坡是细心的人,当地人告诉他诸泉不可食用,他却一一品尝、辨识,最终得水味甘甜的双泉。从此,到“浮粟泉”汲水而食的百姓络绎不绝。后来陆公在双泉上建亭,请北归时再度到这里的东坡题名,东坡取《诗经》大雅的“泂酌”名之,并写了《泂酌亭诗》说双泉“自江徂海,浩然无私”。如今海口五公祠内,双泉早依泉建成了双井,泂酌亭已不存。题为“泂酌亭”的是双泉旁一间东坡行迹介绍室,而双泉并享“海南第一泉”的美誉。六月十七日,东坡路过琼东五十里的三山庵,庵下有泉,味类惠山,庵僧惟德用泉水招待他,并请他题名,东坡名之“惠通”,并写下了《琼州惠通泉记》。

  姜唐佐事。东坡在儋州,收了学生姜唐佐。他在《书柳子厚诗后》记载了这件事,说在儋州的第二年闰九月,琼士姜君到儋耳向他求学,第三年三月才归琼,临别,东坡书柳子厚《饮酒》《读书》二诗相赠,他不仅和姜唐佐有多封书信来往,还为姜唐佐题了“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鼓励他积极上进。东坡北归,本来已有信给姜唐佐,说自己打算在临高石排或澄迈渡海,不会到琼州,以致无缘相见了。随后改变主意,又到琼州,所以有琼州陆公让他题“泂酌亭”以及他在琼州会见姜唐佐和他母亲的故事。东坡到琼州姜家,姜唐佐不在,见到姜唐佐的母亲。唐佐母亲吃槟榔的模样,让生性诙谐的东坡不禁提笔写下一联:“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露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这虽用了中唐张巡和颜真卿的故事,主要是以“嚼齿露龈”“握拳透爪”形容姜母吃槟榔的模样。第二天姜唐佐来看望他,东坡约了吴复古和姜唐佐一起吃“蕈馒头”即香菇馒头或貌似香菇的馒头,有诗道“天下风流笋饼餤,人间济楚蕈馒头。事须莫与谬汉吃,送与麻田吴远游”,无形中成为东坡在琼州的一则佳话。

  东坡在琼州的时间短,但他不见郡守张景温表现出来的气节,发现双泉惠及百姓的民生情怀以及与姜唐佐之间的师生情谊,至今为海南百姓津津乐道。

  主持人:历史上,苏东坡有大量诗作赞美海南生态美、物产美、人文美,还发明了“烤生蚝”等名菜,让世人领悟“人间有味是清欢”……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是重要形式之一,如琼剧《苏东坡在海南》在创演之初便广受关注、屡获殊荣,至今已有二十余载。如今,我们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文艺创造,来体现苏东坡在海南期间的功业?

  毛琛:为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省旅文厅组织创作了大型音舞诗画《不老的东坡》,并在首届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开幕式上演出,通过截取苏东坡最具代表性的几段人生经历,串联成“遇见东坡”“明月几时有”“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本海南民”“不老的东坡”五个章节,凝练东坡文脉精神的精华,呈现出“浓烈的家国情怀、壮丽的豁达人生、执着的民本意识”的东坡文化主线,并创造性地使用了“音、舞、诗、画”的艺术形式,让东坡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开拓出具有“散文体”特质的叙述方式,苏东坡穿越千年历史长河,与代表着海南岛的青年人“姜仰坡”相遇与对话,从而展示苏东坡传世名篇。

  复排了琼剧《苏东坡在海南》,民族舞剧《东坡海南》、话剧《海上东坡》,以不同的舞台艺术形式,多角度体现苏东坡在海南期间的功业。此外,我们还引进了话剧《苏东坡》、粤剧《东坡与朝云》、黄梅戏《东坡》、交响组曲《永远的苏东坡》等省外东坡主题文艺精品,汇集了省内外多个剧种和一流院团的顶级阵容,在东坡文旅大会期间组织开展文艺精品演出季。

  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开幕式和文艺精品演出季,通过创作展演大众喜闻乐见的东坡主题文艺作品,将文字记载转化为舞台艺术,多维展现东坡精神,体现时代意义,引起观众共鸣,更讲好了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让历史人物“活起来”,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主持人:在四川眉山,东坡文化浸润到一街一景、一草一木,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思想共识;在广州惠州,东坡祠、东坡纪念馆、苏堤、孤山东坡园等诸多景点以苏东坡命名,成为地方旅游名片……

  对海南来说,东坡文化,可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文化引领。今后,我们如何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统梳理、有效激活东坡文化资源,打造东坡文化研究重要阵地上作文章,推动东坡文化研究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毛琛:将完成“苏东坡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学习和效仿杭州、黄冈等地的成功经验,组织专家组开展调研,编写申遗文本等,将“苏东坡传说(儋州)”“东坡玉糁羹烹制技艺”“东坡肉烹制技艺”列入儋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加快推进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培育东坡文化产业。将东坡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比如,深入挖掘东坡文化中的美食文化、酿酒文化等,探索在儋州打造融吃、穿、住、养生为一体的“东坡一条街”。另一方面加强东坡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以东坡故事、东坡传说等为载体创作具有海南特色的精品剧目、微电影、短视频等向大众广泛传播东坡文化。最后推动东坡文化文物创意产品开发,打造一批创意独特、底蕴深厚、贴近生活的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东坡文化IP与文创产品的转化利用。

  加快推进东坡文化与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将东坡书院、儋州故城及中和古镇、儋耳山等统筹规划、一体推进,依托东坡故事、东坡诗词、东坡饮食等元素打造系列展馆及场景,推动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打造成集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教育研学、田园观光、农耕体验、影视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是推出一批东坡文化精品旅游研学线路。进一步深入挖掘、优化完善东坡文化考察专线,将其打造成为精品旅游研学线路。依托海口五公祠、澄迈通潮驿遗址、临高苏来村、儋州儋耳山、东坡书院、七里村、中和古镇等东坡文化遗迹旧址,推出一批东坡文化文物古迹、美食体验、文化研学等精品旅游线路,争取纳入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东坡文物主题游径,吸引全国各地的“东坡迷”前来打卡,领略东坡文化的魅力。

联系我们

协会地址: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22号海南皇马假日大酒店四楼401房
手机:13976110250
电话:0898-66259256 66275938
传真:66187822
邮箱:msc0898@126.com
协会工作网:www.hklxh.com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海口市旅行社协会  琼ICP备15000175号-1 技术支持:布谷·海南网站建设